【大湾区、大未来】推进“湾区都市、品质东莞”建设 东莞: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
日前,《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》出炉,东莞成为继广州、深圳之后广东省第三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,常住人口总量达1047万人。
作为开放我国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,东莞敢为人先引入内地榜首家“三来一补”企业和平手袋厂,加速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。东莞还以改革的精力和勇气完成了很多方面的克难奋进。比方,1984年东莞在全国创始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大搞基础设施建造的先河,高埗大桥便是全国榜首座征收过桥费的当地公路桥,创始了“集资建桥,过桥收费还贷”的新形式。2000年建成通车的莞深高速,是全国榜首条由当地自行规划、自行出资、自行组织建造的高速公路,创始了全国地级市自筹资金建造当地性高速公路先河。
不只是对人口的吸引,东莞对大企业的吸引力也超强。这几年,众多大企业斥资数千亿出资东莞,看好这颗镶嵌在大湾区上的“明珠”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东莞以习近平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推进经济由高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,东莞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造为“纲”,清晰了“湾区都市、品质东莞”的价值寻求,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定步伐。
尤其是在城市品质内在方面,得到了严重提高。中心城区、松山湖、滨海湾新区“三位一体”的都市核心区初具雏形,六大片区加速统筹发展。“一心两轴三片区”规划建造大幕全面拉开,民盈国贸中心等城市地标顺畅建成,国际商务区、黄旗南、三江六岸等片区建造实质性启动,中心城区灯光夜景、广深高速沿线景观品质、东莞大道十里迎宾景观带等提高工程成效突显。